顯示屏上,紅潤幽深的人體食管內,一個戴著犀利閃亮探頭的“尖兵”,手握一把精巧銳利的剪刀,正悄然執(zhí)行一次全所未有的“斬首行動……”,看到這里,大家可能認為這是一部驚心動魄的科幻片,其實這是3月20日,山東國欣頤養(yǎng)集團萊蕪中心醫(yī)院消化科介入專家蔡瑞興團隊,成功開展的一臺高難度經內鏡粘膜下隧道腫瘤剝離手術(STER)的開始。

蔡瑞興主任在為病人細心查體
蔡瑞興主任介紹,經內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(STER)是治療消化道固有肌層腫瘤的一種先進的內鏡治療技術,是目前內鏡手術難度最高的手術之一。該技術是將胃鏡伸入粘膜和肌層的空間進行操作,可以一次性完整剝離腫瘤,具有手術時間短、創(chuàng)傷小、痛苦小、費用低、安全高效,患者恢復快等優(yōu)點。
STER手術繼續(xù)進行。顯示屏上,這個精靈般的“尖兵”在緋紅的“沼澤”上突然止步,他要干啥?他能否勝任這次艱巨的任務?那個害人生命的“罪魁禍首”,一個最大直徑2厘米多的腫瘤“惡果”,正隱藏在薄如蟬翼的粘膜下“蠢蠢欲動”,看似弱小的“尖兵”是否是兇殘敵人的對手?能否不傷及周圍善良的“群眾組織”達到“斬首除根”的目的?一系列的艱難險阻動人心魄。

手術中
說時遲,那時快。只見這個先鋒般的“尖兵”迅速變成了強悍的“工兵”。為了不驚動“敵人”,在距腫瘤還有4厘米的地方,他就開始開鑿“隧道”,向敵人秘密包抄過去。但是這不是一般的“工程”,大家都知道食管壁就非常脆弱,更別說在食管壁的粘膜和肌層中間開出一條較為寬闊的“隧道”呢!正所謂藝高人膽大,心細者事成。只見這位孤膽英雄的“尖兵”在探頭的引導下游刃有余的奮力開拓。接近腫瘤時,“尖兵”并沒有直搗黃龍,而是嫻熟的剝離腫瘤包膜,讓這個“惡果”孤立無援,形成戰(zhàn)斗“孤島”。經過奮戰(zhàn),腫瘤已經孤零零的立在“尖兵”的面前。絕不能給敵人有半點喘息的機會,“尖兵”一刀下去,腫瘤完整的被根除。尖兵“押著”敵人迅速撤退,當撤出隧道口時,認真細心地“尖兵”用特殊的金屬夾封好隧道口,全身而退,大功告成。尖兵的操盤者,蔡瑞興主任手術團隊用勝利的眼神互相祝賀,感受成功的喜悅。

蔡瑞興主任在為病人出報告
經過三天的康復治療,這位食管粘膜下的腫瘤患者康復出院。據(jù)介紹,STER技術是近年來在經口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(POEM)基礎上發(fā)展起來的內鏡治療新技術,該技術最大的優(yōu)勢就是在維持消化道表層粘膜完整的情況下切除粘膜下的腫瘤,適用于消化道(尤其是食管)粘膜下腫瘤的切除。近年來,萊蕪中心醫(yī)院消化內科已獨立開展了20多項國內外先進的內鏡手術,此次手術的成功,更突顯和代表了該院消化內鏡治療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。(劉高德)